咨询热线:13080701712
返回
企业动态
地磅与吊磅称重原理的差异解析
在工业生产和货物计量领域,地磅和吊磅是常用的称重设备,它们虽都服务于重量测量,但因应用场景和结构设计的不同,在称重原理上存在诸多差异。深入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在不同需求下合理选择和使用称重设备。
传感器布置与受力方式的不同
地磅,通常也叫汽车衡,主要用于称量大型车辆及其所载货物的重量。其传感器布置在地磅秤体下方,呈分布式安装。当车辆驶入地磅,重量通过秤体均匀传递给各个传感器。以常见的电子地磅为例,秤体由高强度钢材制成,下方安装多个高精度称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秤体的 “支点”,共同承担车辆及货物的重量。车辆重量使秤体产生微小形变,这种形变传递到传感器,传感器内部的电阻应变片随之发生变化,根据惠斯通电桥原理,将重量产生的压力转化为电信号输出。由于是分布式受力,地磅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量程一般在几吨到上百吨不等 ,适用于物流运输、矿山开采等需要称量重型车辆的场景。
吊磅,也称为悬挂式电子秤,其工作时通过吊钩悬挂在起重设备上,直接与被吊物体相连。吊磅的传感器通常集成在吊钩或秤体内部,受力方式为单点悬挂受力。当物体被吊起,重力直接作用于吊磅的传感器,传感器同样利用电阻应变片等元件,将物体的重力转化为电信号。相较于地磅,吊磅的量程相对较小,常见量程在几十千克到几十吨之间 ,适用于港口吊装、车间物料吊运等需要对悬挂物体进行称重的场合。单点受力的方式决定了吊磅在使用时对物体的重心位置较为敏感,若物体重心偏移,可能导致称重结果不准确。
力学传递路径的差异
地磅的力学传递路径较为复杂。车辆的重量首先作用于秤体表面,秤体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将重量分散到各个支撑点,即称重传感器上。传感器将重量转化为电信号后,通过数据采集线传输到称重显示仪表或计算机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秤体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对力学传递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例如,秤体的刚性不足可能导致在受力时产生较大形变,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水平度也会对称重结果产生偏差。
吊磅的力学传递路径则相对简单直接。被吊物体的重力直接作用于吊磅的吊钩,吊钩将力传递给内部传感器,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通过线缆或无线传输方式发送到显示装置。由于其悬挂式的工作方式,吊磅在力学传递过程中需要考虑钢丝绳的弹性、吊钩的连接强度等因素。例如,钢丝绳在受力时会有一定的拉伸变形,这可能会影响称重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吊钩与物体的连接是否牢固,也直接关系到称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与显示方式的区别
地磅因应用场景往往涉及大量数据记录和管理,通常配备功能强大的称重管理软件。称重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经数据采集器处理后,传输到计算机系统,软件可实现自动记录车辆信息、称重时间、重量数据等,并能生成各类统计报表,方便企业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同时,地磅的显示装置一般为大型户外显示屏,便于司机和工作人员远距离查看称重结果。
吊磅的数据处理和显示相对简洁。多数吊磅内置显示模块,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简单处理后直接显示在秤体自带的显示屏上,方便操作人员在吊装现场快速获取重量数据。部分吊磅也具备数据存储和无线传输功能,可将称重数据传输到手持终端或远程监控系统,但在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上不如地磅强大。
地磅和吊磅在称重原理上的差异,源于它们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结构设计。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称重设备,确保称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生产和计量工作的效率 。